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软银被调查,或放弃对WeWork的30亿美元收购要约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18 财经 浏览:463
说到软银,这家知名投资机构去年过得也不算好,尤其是其对独角兽WeWork的投资可谓是该公司近几年的一大挫折。
只是,他们之间的故事仍在继续。关于WeWork的消息也一直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因为WeWork不仅代表着共享行业,也代表着全球初创企业……
据海外媒体报道,WeWork的大股东软银集团可能会放弃对其的部分救助,WeWork投资30亿美元的股份收购计划,或将做撤销处理。
软银集团曾计划在2019年11月份按照19.19美元/股的价格收购价值高达30亿美元的WeWork股票,其中包括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前任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伊曼手中高达9.7亿美元的股份。按照软银和WeWork此前签署的协议,软银同意了一份95亿美元的拯救WeWork计划,包括从公司股东手中购买价值约30亿美元的股份,另外软银还向该公司提供了65亿美元的债务和股权融资。
软银集团曾在17日致信WeWork股东,称可能无法完成收购要约,理由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对公司进行调查。可以想象,若这笔收购交易告吹,那么对WeWork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其实,打击的不止是WeWork,软银集团18日在东京股市的股价盘中大跌超过8%。
今年年初,市场曾传出消息,WeWork或正考虑出售中国的业务,WeWork中国分公司正与淡马锡控股和挚信资本进行谈判,讨论内容为WeWork中国的多数股权,而淡马锡与挚信资本对WeWork中国分公司的估值约为10亿美元。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淡马锡和挚信资本的投资计划获得通过,这意味着WeWork中国的估值将大幅下滑,但WeWork和软银的财务负担可以显著减轻。
其实,软银此前已投资Wework超过百亿美元,再加上上述的一系列方案,软银还要再投入巨资,这也是软银早期过于抬高WeWork估值而不得不咽下的苦果。
2017年3月,软银集团首次公开向WeWork投资3亿美元。随后有外媒又称,软银总裁孙正义即将完成向WeWork注资30亿美元。彼时曾有市场分析认为,如果30亿美元交易完成,WeWork的估值将超过200亿美元。2017年8月,软银进一步追加了对于WeWork的投资,合共投资44亿美元。在孙正义的频频投资下,WeWork估值一度达到470亿美元的高值。只是,在去年软银对WeWork的纾困计划公布时,对这家独角兽公司的估值仅剩下约80亿美元。
从470亿美元到如今的80亿美元,最令人瞩目的独角兽似乎变成了“毒角兽”。孙正义用真金白银推动了这场疯狂的资本游戏,是否还能让WeWork重回正轨?
有市场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对于“烧钱抢市场”的独角兽一夜之间转变了态度,实现盈利成为大多数创业公司的第一要务。
根据2019年的Crunchbase独角兽榜单,2019年全球独角兽融资总计851亿美元,比2018年的1390亿美元下降了39%,也比2017年的938亿美元要低。此外,去年全球一共新增142家独角兽企业,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比前一年年新增的158家下滑不少。
私募股权巨头KKR全球宏观和资产配置负责人亨利·麦克维在其2020年展望报告中称,“WeWork并非个例”,还有很多有着过高固定成本、边际收益较低的创业公司拿着融资,投资者更应该警惕此类公司的风险。KKR警告,这些由风投公司资助或者处于成长初期,但仍未实现盈利的公司可能会重复WeWork的下场,并建议投资者继续低配这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