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瞄准三大主线 地方财政加力提效
发布时间:2023/02/04 财经 浏览:127
近期,多地公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地方财政支出强度将加大。地方财政支出将围绕促进消费恢复、增加有效投资、为市场主体减负三大主线重点发力。
支出强度加大
从多地2023年预算草案看,财政支出安排普遍同比增长。比如,云南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00亿元,比上年执行增长3%;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5620亿元安排(含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相对固定部分),比2022年初预算5300亿元增加320亿元,增长6%,年度预算执行中,中央非固定专项补助下达后,实际支出还会增加。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今年在预算安排上体现“三个加力”。一是财政支出强度加力,多措并举增加可用财力,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专项债稳投资加力,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债券额度支持,优化重点投向领域,持续拉动全省投资增长;三是财力下沉基层加力。
业内人士预期,2023年财政政策力度比2022年更大。在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看来,加力提效意味着2023年财政基调将持续积极,指向赤字率或有所上调;同时,财政政策要可持续、债务风险可控,意味着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有限。预计2023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达3.3万亿元,较2022年上行超60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规模7200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
扩投资促消费
多地在预算报告中强调,将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扩投资、促消费是重点。
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Wind数据显示,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超过4900亿元,早发快发特征明显。
1月31日,山西省发行政府债券212.96亿元,全部为新增债券,其中新增专项债198.75亿元。山西省财政厅介绍,财政部提前批额度下达后,全省全力提升发行节奏,本批新增专项债券资金集中用于山西省保基本、保战略的关键任务。
“从2023年提前批额度下达时间较早、各地进一步提前储备项目、1月发行较大规模新增专项债等信号看,今年是一个典型的财政靠前发力年。”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说。
在促进消费恢复方面,湖南省提出,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贵州省提出,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发放消费券等提振消费的政策。
“部分地方向居民发放消费券,就是一种最直接的财政促进消费的方式。”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说,加强物流、冷链、大型商超消费场景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财政政策助力消费的一个方向。
为企业减负
为市场主体减负增能同样是地方财政发力重点。
云南省提出,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和助企纾困政策,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广东省提出,2023年将从支持企业上规模、提效能、拓市场以及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四方面加大财力倾斜。
“持续完善和精准化减退税政策是2023年财政政策发力点之一,但更注重精准助企纾困。”开源证券分析师何宁认为。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明确,2023年,财政部门将继续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增强精准性针对性,及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预计,2023年财政贴息和减税降费将并行。“减税降费政策将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同时,财政贴息政策可以通过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企业主体投资意愿,而且可以通过定向发放,用以支持特定领域的资本性支出。”他说。
上一篇: 人勤春来早 新春开门红
下一篇: 人民币持续走强 折射经济向好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