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央行试点取消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
发布时间:2021/08/12 银行 浏览:256
推动信用评级行业改革,央行又推出实质性举措。央行昨日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使用外部评级的自主性,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改革,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下称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也存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等‘重市场份额、轻评级质量’问题,导致信用评级的风险预警和投资定价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
在优化信用评级行业生态方面,日前,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降低监管对外部评级的要求,择机适时调整监管政策关于各类资金可投资债券的级别门槛,弱化债券质押式回购对外部评级的依赖,将评级需求的主导权交还市场。
2020年12月11日,央行曾组织召开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座谈会,会上明确指出评级行业的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东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认为,受到部分违约事件影响,评级机构评级虚高、评级区分度不足等问题受到市场关注,评级机构在揭示信用风险方面往往难以发挥作用。随着监管弱化评级要求,外部评级将向市场化靠拢,令风险定价更加趋于合理,融资成本随着主体资质而变化,整个信用债市场更加趋于成熟。
今年3月,交易商协会就发布了《关于实施债务融资工具取消强制评级有关安排的通知》,从申报和发行环节取消了强制评级的要求,研究弱化外部评级依赖工作,形成债务融资工具取消强制评级方案,修订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业务指引并发布实施。
明明认为,央行此次发布公告也是基于之前政策的确认和补充。无论是取消评级还是逐步走向取消强制评级,都可能会对2021年及之后信用债市场产生影响。
“对信用债市场来说,未来新发债券面临债券级别被收紧或者无评级的风险,而存量债券也面临评级下调压力,债券价格有下行风险。部分主体评级虚高已是市场共识,评级从虚高逐步回归的过程可能会影响信用市场的重新定价。”明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