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农商行遭季节性考验 中诚信下调评级“六连发”
发布时间:2019/08/15 银行 浏览:548
自7月以来进入跟踪评级发布期后,多家农商行遭遇主体评级的集中下调。
上证报梳理发现,仅7月31日一天,就有6家农商行被下调评级,报告出具者均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下称中诚信)。此外,7月份还有3家农商行被其他评级公司下调评级。总体来看,今年7月较去年和前年同期分别多出3家和8家银行被下调评级。
区域及行业集中度较高、不良贷款有所增长、盈利水平面临下行压力等,是多家农商行评级被下调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农商行之所以遭“冷遇”,并非因为行业性变化,而是受区域经济状况、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部分农商行资产质量出现滑坡。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表示,级别调整并非因为行业性变化,而是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呈现差异,都会直接导致不同区域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出现分化。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银行资产质量相对较好,而部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地区银行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差。
目前,评级公司对浙江省农商行“零下调”。宁波某农商行高管表示,浙江地区农商行总体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但资金杠杆率较高的农商行流动性会有影响。“实体企业基本面未有明显改变,在信用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农商行经营效益下降。与此同时,农商行筹资成本增加,筹资的渠道也进一步受限。”
区域及行业集中度较高、不良贷款有所增长、盈利水平面临下行压力等等,是中诚信对6家农商行下调评级时列出的几点原因。“从公开信息来看,农商行主体信用级别下调主要由于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或类信贷投资出现风险,导致拨备覆盖率、盈利能力、资本充足性等指标下滑。”徐承远表示。
不过,今年以来也有10余家农商行评级被上调。“对银行级别调整是基于持续跟踪的结果。”徐承远说,评估标准是基于银行业评级方法,依据受评银行在跟踪期内所处区域经济环境、公司治理、业务运营情况、信用风险、盈利能力、资本充足性、外部支持等方面变化进行评估,并非评级标准调整。
下调评级也并非将主体“一棒打死”,根据以往评级调整的情况看,也有部分农商行经营改善后评级被调高。比如,去年被中诚信下调至A+评级的贵阳农商行,今年重新被上调回AA-评级,对比前后两份评级报告,调回AA-评级的主要原因还是不良资产得到有效处置、流动性状况改善等等。
“同一时间集中下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债券定期跟踪评级的季节性因素。”徐承远表示,根据监管要求,针对银行间产品信用评级机构应在受评企业年报公布后3个月内出具跟踪评级结果和报告,所有定期跟踪评级结果都必须在每年7月31日前完成。特殊情况下,如果7月31日之后企业主体信用风险下降得很快,评级公司可以随时启动调级程序。
实际上,评级公司出具下调评级也往往面临一定压力。据了解,目前评级机构收费模式主要有两种,分为发行人付费和投资人付费,如果发行主体付费的情况下,出具下调评级就会面临来自发行方的压力。“目前公司采用的还是发行人付费模式,且近些年并未有模式上的变化。”中诚信内部人士表示。
一家头部评级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评级还是会保持客观公允的态度。“当企业风险越来越大的时候,关系到评级公司的声誉,即使发行人付费模式,该下调还得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