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深圳银保监局:2020年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3488亿元
发布时间:2021/05/28 银行 浏览:284
5月27日从深圳银保监局获悉,该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银保监会党委的工作要求,协同地方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等相关各方,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截至2020年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488亿元,同比增长16.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出2.6个百分点。
其中创新推出支持辖内小微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再贴现绿色通道——“绿票通”,目前累计办理401笔,金额约14亿元。深圳注册发行的绿色企业债、公司债、信贷ABS等共计50支,募资金额总额281亿元。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在保企业672家,保额约12亿元,保费收入1727万元,均居全省、全国前列。2014年至2020年,巨灾保险累计赔付超1500万元,较好地起到了大灾风险“缓冲垫”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顶层设计、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以及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在监管引领方面,深圳银保监局建立了多维度、全覆盖的区域特色统计制度,将统计内容由表内信贷扩展到为绿色产业融资的全部表内外科目,将填报对象由主要商业银行扩展到全部信贷类金融机构。将绿色信贷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纳入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评估及监管评级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推动绿色保险先行先试,推出全国首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作为全国巨灾保险首个试点城市,率先搭建政府救助、巨灾基金和个人巨灾保险“三位一体”的巨灾保险体系。
在搭建共享平台方面,深圳银保监局与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合作建立环境强制责任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报送、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定期汇总发布相关信息,有效解决企业及项目污染情况识别难题,降低绿色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市地方金融局牵头协调银行、保险、租赁等金融机构及环境检测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发起成立绿色金融协会,共享绿色金融信息资源,为协调推动绿色金融提供组织保障。
此外,深圳银保监局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在市区两级建立绿色发债融资和绿色信贷奖补机制,如对绿色信贷项目给予最高50%比例的企业贴息,对绿色信贷坏账给予一定比例风险补偿等。与市生态环境局通力合作,定期向辖内机构发送环境违法企业及企业环保信用等级信息,督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企业环境信息纳入授信管理,落实“有保有压”的差异化信贷政策。
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深圳银保监局积极引导辖内机构把握绿色经济发展契机,创新绿色金融业务模式。如国开行深圳分行参与发行我国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创新绿色产业链融资业务,加快绿色产业链应收账款周转。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国内首创绿色卫士装修污染责任险。平安信托发行国内首单“三绿”(绿色发行主体+绿色资金用途+绿色基础资产)资产支持票据产品。招商仁和人寿保险公司等辖区保险公司、信托机构积极投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上一篇: 央行:短期内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