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2019退休准备指数近两年首降,财务问题引担忧养老第三支柱待强化
发布时间:2019/11/19 保险 浏览:429
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举办召开2019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暨养老金融发展论坛,论坛以“智慧养老金融,共绘金色未来”为主题,公布今年今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6.15,为近两年来首降。同时,多位专家就税延养老险、长护险、险企如何参与养老支柱建设等议题进行讨论。
退休准备指数近两年来首降,财务因素致居民信心回落
具体来看今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变化,2019年指数达到6.15,相对于2017年的6.31与2018年的6.65有所下滑,但高于2016年的6.04。报告显示,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9 年中国居民对于退休生活的愿景与信心有所回落。其中,中国近期经济增速放缓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或是增加居民紧张感的重要原因,但总体来说居民对于退休生活仍呈乐观状态,对于未来收入预期依然良好,对宏观经济仍有平稳预期。
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教授解读报告时指出,2019年中国居民退休指数的构成与 2018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退休准备充分度”以及”财务问题理解能力”上,而在”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方面与 2018年相差不大,可见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仍然保持积极乐观,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也没有大幅变化。与此同时,陈秉正教授强调退休指数不会一直上升,指数的波动体现了中国居民对于退休准备的意识趋向成熟。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 (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构成的养老保障三支柱格局。从报告数据来看,中国居民养老普遍认为“第一支柱”政府应承担更多责任,依赖政府养老金,对 “第三支柱”个人进行的退休理解认同度仍显不足。陈秉正教授指出,作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实现与第一支柱的均衡发展,对于个人养老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度稳定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建议应将老龄金融作为金融事业分支,目前对于老年群体财务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学界和业界关注度不够,只有深入了解他们这样需求,才能真正研发出老年人需要的保险产品。
针对与养老金融发展,论坛中专家所持观点表示,保险业参与到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险业巨大的红利,也是养老业下一个发展机遇。两者融合发展,既拓宽保险服务产业链,使保险资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又可有效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商业养老离不开商业机构,各类型商业机构也已通过不同角色定位切入商业养老金融市场。而保险公司在这其中具有先发优势,保险资金具有久期较长、来源持续稳定、风险偏好较低等特征,有望成为第二、第三支柱端到端的服务商。
着力强化第三支柱,突围个税递延型养老险、长护险
针对于保险业在养老产业中的切入点,专家主要从税延养老险、长期护理险等领域进行探讨。目前正在试点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作为“第三支柱”中的新兴力量,正在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实验室首席专家郑秉文指出目前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存在6大问题,分别为个税制度安排整体上不匹配;税延限额计算复杂;税延额度低、激励程度有限;领取期税率较高,降低了投保人预期;销售费用较低,销售人员和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个税起征点调整,纳税人数量不稳定。
今年5月1日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已到期。郑秉文先生呼吁,应尽快扩大试点,或直接推向全国,才能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以便缩短对制度设计实施改革的期限,让更多人群享受政策红利。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朱铭来则从长期护理保险角度解读养老保障的新挑战,“自2016年,全国15个城市和两个重点省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效果初显,从成果看,长护险能够缓解失能人员的家庭负担,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有望以支付方式撬动一系列养老产业链,较好地促进当地护理产业的发展”。
朱铭来谈到,长期护理险的目标是让失能老人享受到真正的护理服务,同时培育、规范护理市场。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亟待解决几个方面: 失能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权威和统一的失能评估工具;筹资机制面临多重困境;缺乏多层次保障体系设计;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平衡机制缺失。
金融机构制胜养老市场,保险公司具有先发优势
至于商业保险在养老金融中的作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监事长、副秘书长余勋盛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虽然总体持续稳健,但是总量来看规模还不大;特别是放到全球看,占比还比较低。与我国人口相比,与人民群众养老保险需求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比较滞后。
余勋盛强调商业保险要发挥风险保障的作业,关于如何让保险在养老金融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他指出需要分别从完善立法是基础、加强监管是条件、规范经营是根本、专业服务是关键、科技运用是手段等五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当谈及“在现有顶层设计的前提下,险企如何探索和介入养老服务”的话题时,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助理兼首席团险事业执行官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彭勃表示,保险公司在这其中具备一些先发优势,比如海量的客户群、保险资金久期较长、风险偏好较低以及自身具备的产品设计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