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近一月45家保险机构调研70家上市公司,工业、生物医药受青睐
发布时间:2019/04/09 保险 浏览:531
随着A股市场回暖,保险资金也进入调整布局期。蓝鲸保险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梳理发现,3月4日至4月8日近一个月期间,45家保险机构先后调研70家上市公司,从所属行业分布来看,工业4.0、生物医药、化工行业、电商概念等,为保险资金所青睐的热点板块。
2018年,受权益市场下行影响,不少险企投资端“折戟”。作为险企盈利天平的两侧,业内专家对蓝鲸保险指出,投资端及承保端均需保持在均衡线上,减少单边压力。从投资端来看,险企需灵活调整投资板块比重,做好资产负债匹配工作,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严格风险,实现综合盈利,从源头做好承保服务,进而提高产品端质量。
市场回暖、板块轮动,保险资金“伺机”出手
举例来看,蓝鲸保险梳理发现,包括平安养老、北大方正人寿在内的13家保险机构,近一个月内,均对汇川技术(300124.SZ)进行调研,后者主要进行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归属工业4.0、工业互联板块。
电商概念板块中,广联达(002410.SZ)、珀莱雅(603605.SH)也受到保险机构的密集调研。细化来看,华泰保险集团、昆仑健康保险等8家保险机构均对广联达进行调研,长江养老、恒大人寿等6家保险机构即将目光投向同属于电商概念的珀莱雅。
除此之外,主营文化演艺和泛娱乐业务的宋城演艺(300144.SZ);化工行业的卫星石化(002648.SZ)、天齐锂业(002466.SZ);归属电子行业的沪电股份(002463.SZ)等4家上市公司,在最近一个月时间内,均受到5家及以上保险机构“青睐”,陆续接受调研。
生物医药板块,保险机构参与调研康弘药业(002773.SZ)、开立医疗(300633.SZ)、迈瑞医疗(300760.SZ)、九洲药业(603456.SH)、科华生物(002022.SZ)等数家企业。
事实上,保险机构参与化工行业、生物医药行业领域调研,也有逻辑可循。
举例来看,针对化工行业,中信建投证券即指出,化工等周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与2016年供给侧改革造成的产能收缩呈现出周期行情表现一致。由于经济复苏可期,叠加化工产品供给收缩价格上涨,化工等周期板块估值处于低位,有望成为4月上涨的新动力。
生物医药领域,中泰证券表示,创新研发、消费升级、制造升级,是生物医药行业确定性的行业趋势和持续增长动力,但政策扰动、药品质量等问题,对板块走势有较大影响。
从保险机构调研频次来看,因资金规模体量较大,中国人寿(601628.SH)及子公司国寿养老共计对20家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为后期投资做准备。
中国平安(601318.SH)随后,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调研11家上市公司。
除境内保险机构外,台湾的三商美邦人寿保险、南山人寿等,也以QFII(合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身份参与市场调研,从行业偏好来看,化工行业首当其冲,其余则包括有色金属、家电行业等偏实业板块的领域。
“市场整体回暖的情况下,还是有好机会的”,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对蓝鲸保险分析称,尽管在投资风格上,险企各有偏好,但在板块轮换的作用下,也存在投资机会。
平衡险企盈利天平,投资端把握市场趋势“借鸡下蛋”
尽管市场“淘金”诱惑不少,但其中风险也难以避免,2018年,受整体经济环境下行影响,不少险企投资端“折戟”。
举例来看,中国人寿2018年投资收益从2017年的1349.83亿元下降至1113.96亿元,同比下降17.5个百分点。
“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较2017年下降显著”,中国人寿表示,2018 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债券市场利率震荡下行,股票市场跌幅仅次于 2008 年,受权益类市场大幅下跌影响,股票、基金价差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为负值。
无独有偶,2018年,幸福人寿全年累计亏损68.28亿元,继2015年实现盈利以来,再度步入亏损。对于巨额亏损状态,幸福人寿回应称,受2018年资本市场大幅下降影响,权益类投资出现较大规模的损失,从而导致较大幅度亏损。
“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自然为获取利润”,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说道,但市场情况难以定性,并不排除在选择和判断过程中“马失前蹄”,且受权益市场整体下行影响,出现亏损也可以理解。
事实上,保险公司盈利主要通过承保利润和投资利润两个渠道获得,随着业内保险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推高负债端成本,承保利润被挤压,因此,通过投资获取收益,也成为保险公司实现整体盈利的路径之一。
早前,通过“资产驱动负债”模式,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然而这一模式难以成为可持续的资产配置方式,行业也在转型调整中,如何掌控好承保端和投资端的“天平”,成为重中之重。
“要实现承保端和投资端的双赢”,王绪瑾说道,在其看来,险企仅依靠承保端的收益较为单薄,若承保亏损,但投资端收益可覆盖,最后实现综合盈利也为经营之道。而实现综合盈利的最终目的,是为倒推做好承保服务,从产品端加以提高质量,彰显保障本质,而非施加投资端单边压力。
在利率市场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一度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的险企投资端也面临压力,更注重寻找风险收益比较为优质的标的。
“险企需要把握投资机会,利用资本市场趋势‘借鸡下蛋’”,王绪瑾补充称,在投资端,保险公司可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投资板块比重;其次,根据自身负债情况决定投资方式,做好资产负债匹配工作;最后,严格进行风险控制,提高资产配置能力,除技术水平外、人才队伍也要循序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