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2020年基金业十大盘点:爆款基金频现 权益基金大放异彩
发布时间:2020/12/23 头条 浏览:199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柳静
2020年即将过去,资本市场震荡起伏,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这一年来,基金市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一方面,爆款基金频现、新发基金规模逼近3万亿大关、权益类基金撑起了公募基金“半边天”、证券类私募规模也急剧扩容、直播更是成了基金业热门的营销方式;另一方面,债券型基金遭遇“多事之秋”、行业分化愈演愈烈,基金投顾赛道也正在从“蓝海”变成“红海”……行业竞争加剧。
1.爆款基金层出不穷
今年以来,爆款基金频频出现,多只基金“一日售罄”。截至12月初,2020年成立的百亿基金共有40只,刷新历年之最。2020年新基金的募集速度不禁让人想起了2007年和2015年。据了解,这两个牛市阶段市场热情度也非常高,涌现出不少百亿级基金。
从今年新基金的募集规模来看,其中超过百亿,且“一日售罄”的就超过了15只。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首募规模最大的是南方成长先锋,规模达到321.15亿元;其次是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合并发行规模297.43亿元。相信后续还有不少爆款潜力基金正在路上。
2.新发基金突破万亿
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24日,2020年新发行的基金规模已超万亿元!而在2015年和2019年,全年新发基金的规模才在1.5万亿左右。今年基金销售火热,这一行情在下半年也得到了延续。
而这背后最大推动力当属权益类基金。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达到6886.62亿元,占比逼近七成,达到69.4%。这也是历史上并不多见的权益基金发行占比超60%的年份,往往在牛市阶段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场新发行的基金数量接近1300只,发行总规模逼近3万亿关口,成为新基金发行的大年,也助力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18万亿关口。
3.科创板ETF新鲜出炉
今年11月16日,备受瞩目的首批4只科创板ETF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跟踪目前科创板唯一指数科创50指数的ETF,科创50ETF的上市,正式拉开了二级市场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大幕。
这4只科创50ETF分别是: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50ETF(588090)、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ETF(588050)、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ETF投资的是一揽子股票,是分散化投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ETF进行指数投资是一种既能把握科创板趋势性机遇,又能降低个股投资风险的投资方式。
4.基金投顾赛道厮杀激烈
今年以来,基金投顾赛道的“厮杀”愈演愈烈。截至目前,基金投顾参与者多元化,既有华夏、嘉实、南方、易方达、中欧等头部基金公司,也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打拼多年的蚂蚁和腾讯。
据了解,投顾业务收入取决于客户利益最大化,主要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其配置资产,实现资产长期的保值与增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买方模式”。
2019年10月,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成为首批试点基金公司。随后,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获得投顾试点资格,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系也进入投顾市场。
5.基金业掀起“直播热”
今年受疫情影响,“直播”渗入了各行各业,基金业自然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随着直播的火热,基金营销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其中,以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代销直播由于流量、精确用户群及基金产品销售转化方面的优势,成为基金公司积极尝试的平台。
到5月底,支付宝打通淘宝直播,正式开放平台直播能力。一批基金公司率先进驻,附带“一键购基”功能的直播正式试水。随后,多家公募参与淘宝直播。截至目前,入驻支付宝理财直播平台的基金公司已有70多家。
基金公司的直播内容,主要涉及基金投资及理财知识科普、市场热点解读和新发产品介绍等。同时,投资人还能与基金经理、分析师等进行积极互动,体验升级。
6.行业主题ETF各显身手
近年来,行业主题ETF发展迅猛,涌现出了光伏ETF、大数据ETF、农业ETF、智能汽车ETF、新能源汽车ETF等。据Wind统计,截至11月底,行业主题ETF规模达3226.72亿元,占股票ETF规模的47.9%,而2017年末仅占15%。
从份额和规模来看,超百亿的行业主题ETF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超过100亿份的股票ETF有9只,有5只为行业主题ETF。国泰基金旗下的证券ETF份额最高,为322.04亿份,紧随其后的是华夏基金旗下的芯片ETF和华宝基金的券商ETF,份额分别为202.51亿份和190.69亿份。
另外,国内首只“食品ETF”——华宝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ETF也于12月14日开售,该基金的出现填补了国内ETF市场中在食品ETF上的空白。
7.债券型基金遭遇“多事之秋”
债市今年流年不利,信用债违约、业绩下跌、发行失败,此外还有多只基金被清盘。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发行失败的基金数量达22只,超过2019年全年的数量20只。发行失败的案例中,有11只是纯债基金,占比50%,成为失利的重灾区。
截至11月底,年内已有62只债券型基金发布清算报告。同一时期,混合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的清盘数量仅为39只、31只,而货币市场基金、QDII基金的清盘数量则不超过10只。据统计,2019年同期,清盘的债券型基金仅为18只。
据了解,投资业绩不佳等原因会导致基金的规模萎缩,这也导致了基金清盘。不过,基金清盘也不全是“坏事”,可以释放持有人资金和基金公司的资源,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
8.权益类基金撑起公募“半边天”
2020年是权益基金大年。截至11月底,股票型基金年内已发行212只,发行规模3421.72亿元,规模占比11.98%;混合型基金则发行551只,规模为1.49万亿元,占比高达52.25%。回顾去年同期,新基金发行市场还是债券型基金的天下,其发行规模占比高达59.74%,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占比仅为36.76%。
联泰基金统计显示,在结构性行情下,今年前11个月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增长主要是主动管理类权益基金。截至10月底,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增长了32.9%,被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较上季度末增长12.4%,主动型和被动型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速持续分化。
政策方面,2019年底,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2020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持续推动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多方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促进投资端和融资端平衡发展。
9.证券类私募规模急剧扩容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爆款频出,私募基金亦急剧扩容。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私募基金资管总规模为15.84万亿元,单月增长7200亿元,成为年内规模扩张最快的月份。而在二季度末,证券类私募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06万亿元。
从私募基金此前的规模来看,之前两个扩容“大年”为2015年和2016年,规模分别增长1.265万亿元、0.88万亿元。今年以来,仅按前十个月的数据来计算,证券类私募的规模增长仅次于2015年。
据中信证券研报估算,证券类私募全年增长有望达到1万亿元,在四季度末有望达到3.5-3.6万亿元。
10.医药、消费和科技仍为配置重点
今年以来,医药、消费和科技热度不减。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不少机构表示,将长期看好科技和消费两条优质赛道。比如,博时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王增财认为,现在好的结合点就是消费+科技,无论是同产品创新还是渠道变革上,这个都有科技的力量和因素在这里面,所以消费+科技是一个主要的融合的方向。
目前,我国正处于健康需求、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爆发的阶段,与居民健康、生活相关的领域都有较大发展空间。医药、消费、科技都是公认的长牛赛道。广发基金经理李琛表示,从长期维度上来看,5-10年甚至是更远的未来,还是看好消费、医药和科技三大行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上一篇: EMPHASIS深圳海岸城精品店璀璨揭幕
下一篇: 返乡置业方向或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