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京沪高铁上市在即,险资将继续分享“现金奶牛”回报盛宴
发布时间:2020/01/08 保险 浏览:480
他来了,他来了,京沪高铁带着丰厚的投资回报来了。1月10日,京沪高铁IPO发行结果将正式出炉,距离其正式在A股上市交易又近了一步。
2014年,京沪高铁开始盈利并连续盈利,保险机构的投资已经获得丰厚的分红回报。随着京沪高铁上市,险资还将迎来股市收益的回报。业内人士认为,京沪高铁成功上市,也将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激发险资更多地参与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大活力。
日净赚超2800万元
1月3日,京沪高铁发布正式发行公告和招股说明书,确定发行价为4.88元/股,首次IPO募集总额306.75亿元。
自2014年以来,京沪高铁已连续5年实现盈利,这对于在2007年由中国平安作为牵头发起人、7家家保险资管公司组团出资160亿元资金驰援京沪高铁的保险机构来说,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后来的坚持是明智的,以后,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在京沪高铁运营初期,其处于亏损局面,2013年,市场上出现了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意欲退股的声音,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一直在支持京沪高铁运营。
而令投资者高兴的是,京沪高铁从2014年起开始盈利,2016年到2018年,其净利润分别为79.03亿元、90.53亿元和102.48亿元,同期分红分别为42.34亿元、64.57亿元和102.4亿元,3年分红总额达209.31亿元,保险机构作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自然也享受了丰厚的分红回报。
从盈利能力来看,若根据2018年京沪高铁净利润102.48亿元计算,其每天净赚超过了2800万元。
回顾保险机构对京沪高铁的投资,2007年,平安资管作为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的受托人,以自身名义投资京沪高铁公司的股权,持股占比13.91%。该股权投资计划总共募资160亿元,其中,平安资管出资63亿元,占比39.375%;太平洋资管出资40亿元,占比25%;泰康资产出资30亿元,占比18.75%;太平资管出资20亿元,占比12.5%,中再集团、中意人寿和人保财险也参与了认购。
京沪高铁成立后经过几次股权变更和资本金变化后,中国铁投持股占比49.76%,为第一大股东,平安资管持股占比11.44%,为其第二大股东,社保基金持股占比7.15%,为第三大股东。
提振险资信心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上市之后京沪高铁的股价表现将如何目前尚未可知,但分析人士认为,其业绩增长稳健可期。东北证券指出,预计其产能仍有10%的成长空间,同时,高铁客运定价已具有自主权,这些都是业绩稳定增长的基础。保险机构作为京沪高铁的第二大股东,还将获得股市收益的回报。
某保险投资人士认为,京沪高铁的上市将会大大提升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基建项目建设的信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诸多基建项目的融资渠道大门将会为保险资金打开,险资参与的信心也会大幅提升。
从保险业的发展来看,目前,负债端很多险企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产品,在投资端面临长期低利率的挑战,险资需要寻找投资期限长、回报稳定,退出机制好的投资项目,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与险资长期资金的特点较为符合。
另一方面看,京沪高铁成功上市也会促使未来国家的大型基建项目以更市场化的方式融资,引导各类资金参与其中。
同时,银保监会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银行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建设。2019年,银保监会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优势,通过债权、股权、保险资管产品等形式,不断拓宽险资运用渠道,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业累计通过股票、债券、股权、债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15.55万亿元。在保险机构累计发起设立的合计备案(注册)规模为2.91万亿元的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中,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6149.81亿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2549.22亿元,支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569.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