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四大险企前4月保费收入近9000亿元!机构看好二季度表现
发布时间:2020/05/20 保险 浏览:353
截至5月15日收盘,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除中国人保外,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均发布了前4月保费收入情况。
数据显示,前4月,四家险企合计保费收入达8808.22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较为明显,中国平安则继续下降。
多家机构认为,目前疫情影响逐步散去,保费降幅逐步收窄,第二季度新单与新业务价值将持续回暖。
机构:中国平安有向好趋势
从保费收入情况来看,中国平安持续同比下降。其中,平安财产保险、平安人寿保险、平安养老保险、平安健康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965.46亿元、2100.8亿元、112.55亿元、33.20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8.5%,-8.9%、12.8%、65%。
但从新单角度来看,中国平安前4个月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7.4%至2246.66亿元,个人业务同比下降8.4%,团体业务同比增长18.7%。
部分机构认为,相比前几个月,中国平安新单业务降幅持续收窄,这是公司未来向好的表现。
但疫情影响了各类线下业务的推进,尤其是依赖代理人团队直接销售的人寿险业务遭遇了疫情冲击,这在中国平安前4个月的保费收入规模上已经有所体现。传统的个险经营模式面临挑战。
此外,相比三月份,四月四大险企的保费收入均有下降,下降的原因各自不同。
例如,平安证券表示,受4.025%收益率的保险产品停售拖累以及健康险销售不畅,使得新华保险4月保费收入下滑。但新华保险开辟的银保渠道被机构看好,也给公司带来了较为不错的保费收入业绩。
此外,多家机构看好第二季度险企收入。
方正证券认为,第二季度各险企加强渠道+产品布局,将收获新单与NBV同增。各险企重心也逐渐转移至高NBVM的重疾险与长期年金险销售上,提高对该类产品的销售激励。
另外,疫情造成的需求压制大幅缓解,除中国人寿、新华外,其余上市险企新单保费均下滑,主要因为未在疫情暴发前完成开门红任务,疫情后投保需求压抑、营销员展业困难,造成了销售滑坡。
而随疫情控制、全面复工复产,投保需求恢复叠加险企渠道加强、产品让利,第二季度新单将迎确定性改善。此外,2019第二季度各险企新单基数较低,尤其国寿与新华单季度新单占全年新单仅19%,更为2020第二季度的保费反弹创造优势条件。
五月上市险企跌幅收窄
保险板块及上市公司险企的股价也颇受投资者关注。在疫情期间,险企的负债端及资产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导致市场资金相对谨慎,保险板块一直低迷。
截至5月15日收盘,自今年春节后开市以来,中国平安、中国人保跌幅超过10%,中国人寿跌幅超过15%,中国太保跌幅超过20%,新华保险跌幅仅超过6%。
五月以来,五大上市险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跌,截至5月15日收盘,中国平安微跌1.25%,中国人保微跌1.73%,中国太保跌6.79%,中国人寿跌幅达5.82%,而新华保险仅跌幅仅为0.3%。
此前,机构和相关专家认为,五月保险板块仍有一定机会。目前机构观点并未变化,业内人士针对目前五大险企股价评论表示,目前险企跌幅正在逐步收窄。
方正证券认为,随疫情控制、经济恢复,市场风险偏好逐渐上移,长债利率近期略有增长,10 年期国债利率维持在 2.6%-2.7%。与此同时期限利差不断扩大,10 年期与1年期国债利差从3月初的80个基点增至目前的147个基点。对于险企的投资端与保费销售来说均有受益。
同时,4月权益市场回暖,险企权益投资同样获利。市场对险企的投资隐忧将逐渐缓解、利差损担忧进一步消除,保险估值修复空间打开。
天风证券认为,2020年版重疾险征求意见,新保单的费率将下降,利好新单业务价值,后续线下展业的恢复、保障需求的提升叠加各家较为积极的业务推动策略将继续带动保单销售改善;保险股目前隐含投资收益率仍然过低,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下一篇: 泰康人寿“爱家之约(乐享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