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金融科技赋能 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
发布时间:2022/11/24 头条 浏览:162
多位专家22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随着金融科技广泛应用,普惠金融领域融资可得性有效提升。应运用金融科技增强银行的小微信贷能力,健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融资可得性提升
“在各方不懈努力下,我国金融科技整体竞争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移动支付、数字信贷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亮丽名片。”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说。
多家银行在运用金融科技提高普惠金融领域融资可得性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如,在“三农”领域,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刘加旺介绍,该行创新推出了服务农户的“惠农e贷”,服务农业龙头企业的“龙头e贷”等系列产品,线下依托广覆盖物理网点整村推进信息建档,线上引入外部征信、税收、工商、保险以及交易流水等数据,对涉农客户进行全息立体画像,研发自动化授信模型,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农民少跑腿”。
在实现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化方面,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介绍,该行用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思维首创以“五化”为代表的数字普惠模式,即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和综合化服务,来构建全方位综合化普惠金融服务生态,实现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化。
增加普惠金融下沉深度
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专家认为,应不断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健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潘功胜强调,要充分运用移动物联网、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金融服务渠道,扩大服务半径,降低边际成本,不断增加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运用金融科技增强银行的小微信贷能力。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识别融资需求,将企业诚信经营、纳税信用、专利价值等数据转化为信贷动能,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企业底层资产数字化、产业链条透明化,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金融科技触点多、成本低,可以优化服务渠道,改进业务流程,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广泛触达。”刘加旺认为,立足手机银行、远程银行等云上办、掌上办特点,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网点的时间、空间限制,打通偏远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的数字化变革,增强金融服务效能。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马龙认为,银行既可以通过新技术赋能传统金融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活水源”,又可以依托金融加科技加场景,成为客户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者,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再造,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合作共赢中实现自我进化提升。
下一篇: 中国证监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