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双集中”供地模式下,房企这样突围
发布时间:2021/04/13 头条 浏览:318
一季度22个重点城市双集中宅地出让模式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也对计划在一二线城市投资的房企产生较大影响。
业绩会上,多数企业认为两集中的土拍政策能够提供更大的土地供应量、且供应规划更加清晰,能够在供给端限制地价。对房企自身影响,大部分房企表示不会对投资造成太大干扰。“双集中”供地模式下房企投资突围靠什么?克而瑞研究报告表示,面对集中供地,上市企业的应对策略不一,优势也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布局优势。全国化的房企在面对集中供地时压力较轻,可通过在其他城市拿地、均衡发展等方式平滑风险。如融创、金茂、中梁等,其中中梁明确表示,集中供地等政策调控对其影响不大,尽管22城中梁货值占比20%,但中梁进入的城市较多,还有很多可选择空间。
第二,财务能力。集中供地对企业资金整合能力和筹措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招商、越秀、美的等财务稳健、现金流准备充分的房企认为双集中下自身投资不仅不会受到冲击,反而机会更大。
第三,多渠道拿地是企业应对供地新政的策略和优势之一。如宝龙、时代中国、合景泰富等通过勾地、旧改等方式破局。时代中国2020年接近50%的土储来源于旧改,对于公开市场的依赖已经逐步减少,受到影响程度也较小。
第四,管理能力。未来两集中政策中可能会有更多城市纳入范围内,对计划在这些城市投资的房企来说,资金安排需更有指向性。新城、新力等房企表示将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信息化管理加大资金的统筹能力。
第五,研判能力。提前对市场进行研判,确定进入时机,是集中供地后企业提高拿地效率、避开投资高峰期的重要方式。例如弘阳、融信等深耕型房企,在区域内有成熟的投拓、销售团队,对当地市场研判能力强的优势显著。而绿城、大唐也表示将投资前置工作和标准化工作。
上一篇: 房企销售目标普遍放缓
下一篇: 广州楼市周期下探至6.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