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港股IPO|成立12年至今未盈利嘉和生物药业通过港交所聆讯
发布时间:2020/09/15 头条 浏览:324
9月14日,金融广东网获悉,嘉和生物药业通过港交所主板聆讯,高盛、摩根大通和杰富瑞担任联席保荐人。今年6月30日,嘉和生物药业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书。
据悉,嘉和生物药业自2007年创立,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
明星股东云集
今年6月1日,嘉和生物药业刚刚完成了B轮融资,获得高瓴资本领投,淡马锡、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海通开元国际和Cavenham
PE等跟投的1.6亿美元。
在嘉和生物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高瓴资本旗下HHJH and HM
Healthcare一共持股为35.59%,为控股大股东。除高瓴资本外,康恩贝旗下子公司康嘉医疗及康和医疗合计持股比例为16.07%,为第二大股东,其中康和医疗持股为12.32%,康嘉医疗持股为3.75%。
机构方面,除了高瓴资本,淡马锡旗下的Aranda Investments持股6.32%;海通开元旗下HaiTong XuYu持股2.53%;Yingke
Innovation Fund持股为1.53%;CPED Pharma持股1.42%,诚妙持股为1.30%。
成立12年至今尚未盈利
嘉和生物的前身是欣润(上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最早的投资方是外资背景的惠生集团。公司专注肿瘤及自身免疫药物研发和商业化,产品涵盖全球十款畅销药物中的五款。嘉和生物在中国设立了三大办事处及产业基地——上海张江、云南玉溪和北京办公室,并在美国南旧金山创立了实验室。据悉,公司目前拥有400多名员工,其中80%为科研人员。
嘉和生物专注于主要治疗领域的靶点,以解决在肿瘤、自身免疫及其他慢性病方面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根据行业专家的统计信息,全球前三大肿瘤靶标
(包括HER2、PD-1及预期取得佳绩的CDK4/6) 在2020年的合计市场规模预计达近500亿美元。
公司目前尚无获准用于商业销售的产品,也未自产品销售中产生任何收益。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主要通过按服务收费合同向客户提供研究及制造服务产生收益。截至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按服务收费合同产生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688万元及人民币1304万元。
截至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人民币2.88亿元及人民币5.23亿元。公司的经营亏损基本上都来自研发开支、行政开支及融资成本。
截至目前,公司已立项开发的重点在研单抗产品有10个,其中9个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适应症涵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类疾病三大领域。
从研发进度看,当下进度最快的3个产品曲妥珠单抗(抗HER2人源化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注射用重组抗TNF-α人鼠嵌合单抗)、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抗)均已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近一两年内获批上市。
在亚洲,公司正在进行超过18项临床试验,预计于未来 12至18个月内将分别向国家药监局及食药监局分别提交三项NDA及多项IND。
嘉和生物坦言,公司目前并未自药品的商业销售产生收益,自成立以来,公司于各个期间均产生净亏损,且预计公司在不久将来继续产生净亏损,并可能始终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候选药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事件,或有其他可能延误或妨碍监管审批、限制经批准标签的商业规模或于获任何监管批准后导致重大负面后果的特性;倘公司无法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以使公司的候选药物合资格作为创新候选药物获得快速注册途径,则公司获得监管批准的时间及成本可能会增加。这些都是公司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