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观察】为何粮食高库存下依然恐慌
发布时间:2020/04/15 头条 浏览:315
尽管主流媒体一直在强调粮食够吃,但是缺粮这个话题还是默默流传,一个大学同学在网上上买了三袋米,老家亲戚都在传粮食不够吃,要存粮。
媒体和政府越是强调粮食够吃,反而成为粮食是个问题的证据,这种理解方式使得所有解释都没有用。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中国政府分多级库存,在粮食主产区的库存是3个月,粮食消费区的库存是6个月。其实口粮小麦、大米的库存远远要高于这个标准。
中国和全球粮食库存都很高。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我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2019至2020年度世界谷物总供给量进一步预计为34.67亿吨,总需求量26.71亿吨,期末库存7.97亿吨。
粮食是可再生资源,粮食不可能出现全国或全球性歉收,如果出现绝产那样的极端情况,人类可能已不存在了。如果有稀缺的信号,3个月足以调配其他区域资源,6个月就可以再次量产。全球看3个月就是一个生产周期。
政府强调的是口粮库存充足,实际上现在口粮占食物支出的比例已非常低,家庭买米面的支出,远远低于蔬菜水果和生鲜、肉类的消费。
强调口粮消费,是强调不至于饿肚子,现在口粮消费低,是以其他消耗高为基础的,比如摄入高热量的肉食,自然就会降低主食消耗。
所以粮食的真正问题,在于副食供应,这也是中国粮食隐患的地方,比如我国进口近9000万吨大豆,虽然在中国粮食总消耗量中占比不多,但是却是油料和饲料的主要来源。如果大豆供不应求,将会带来副食涨价或稀缺,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要过一些艰苦一点的日子。
很多人怀疑中国粮食库存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抛荒问题,土地抛荒已经出现很久,最近几年政府供给侧改革,粮食也开始去库存,有些区域耕地面积在减少,改种树木。粮食去库存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粮食保存也要成本,价格也没有新粮高。
但是这些抛荒的土地都是有原因的,自然抛荒的都是经济效益不佳,山间梯田一般都会种树,因为地块太小无法机械化耕作。北方整块耕地就没有出现抛荒现象,即使不种也可以很容易租出去。
土地抛荒加上有些区域出现灾情,但是政府公布的粮食产量却没见少,这也是被民众怀疑的地方。在全国这么大耕作面积面前,个人观感往往会出现误差。重要的还是价格,粮食近10多年一直都很平稳,甚至有些价格还在下降,如果有稀缺,价格早就飞涨了。
粮食价格如此稳定,在物价处处上涨的情况下,其实是很特殊的,很少有人怀疑蔬菜稀缺,但是蔬菜价格十年来不知涨了多少倍,猪肉等也是如此。
粮食这种全球分工彼此有益,粮食出口方如果不能出口,将背负巨大压力,越南在宣布暂停出口大米之后,又决定出口,就是无法国内消化。国际贸易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势,反而会有利于彼此。
近来都在传海外大豆出口中国受阻,但实际上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一直在下跌,说明在这个最大的依赖品种上,国内生产商没有担忧供应问题。
当然,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主粮控制在自己手中,对安全感还是很有必要。不过真没必要在口粮价格没有变动的情况下,担心不够吃的问题,情况最差也是少吃点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