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金融支持实招落地 适度提高不良容忍度
发布时间:2020/02/17 头条 浏览:428
2月15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外汇局副局长宣昌能就各自金融领域政策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答记者问。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政策方面,一行两会一局主要围绕2月1日五部委联合出台的“金融30条”举措展开落实。
时隔半个月,相关部委也纷纷公布了工作落实方面的初步成果。
银行业信贷支持超5300亿元、400余款的意外险和疾病险责任范围将新冠肺炎纳入、A股平稳过度回归常态化、全国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外汇业务1370笔……
一组组数字和表述展现了金融政策将抗击疫情工作落在实处。
对于接下来企业复工复产阶段面临的困境,各部委还会推出哪些举措,保障经济运行正常稳定?
梁涛透露,银保监会近期会出台新举措,不仅针对疫情影响重点行业,而且涵盖各行业各类企业。
一行两会一局出实招
央行:中国绝对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胀
“资金汇划方面,一般情况下,春节期间央行大额支付系统停运。今年为了疫情防控需要,人民银行专门开设了大额资金汇划的‘绿色通道’,春节及节后周末期间放开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限额,确保境内外各类大额资金的汇划需要。”
“1月24日至2月14日,大、小额支付系统共处理1000万元以上支付业务39.35万笔,金额77.37万亿。其中,与抗击疫情相关的支付业务872笔、金额447.96亿元。”
范一飞介绍了疫情期间央行开设支付清算绿色通道,确保资金及时划拨到账的情况。
范一飞表示,复工复产还需要一定过程,会对经济造成一定压力,但央行会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并对通胀预期等压力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中国绝对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胀。
针对疫情之下的现金使用问题,范一飞介绍,今年1月17日以前已向全国调拨6000亿元新钞,并科学合理地安排调拨,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减低再度感染传播的风险。
银保监会:银行业信贷支持金额超5370亿
银保监会披露了推动优惠金融信贷支持政策方面的相关数据。
梁涛表示,近期已推动银行机构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加大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支持力度。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予以展期或者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战胜疫情影响。
截至2月14日中午12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
同时,保险行业也在积极发挥保险保障作用。
梁涛指出,银保监会推进各保险机构对感染新冠肺炎或者受疫情影响受损的出险理赔客户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应赔尽赔快赔。
积极拓展保险产品责任,降低理赔标准,向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赠送保险保障。
积极向重点物资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涵盖安全生产、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保障产品。
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35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将400余款的意外险和疾病险责任范围,扩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伤残和重疾的赔付。
74家保险公司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家属、疾控人员赠送意外险、定期寿险等多种保险保障,总保额约9万亿元。
证监会:A股基本回归常态化运行
对于资本市场,阎庆民直言,2月3日股市开市,市场一度讨论较多,证监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经过综合评估、权衡利弊,决定3日正常开市。
他表示,开市以来,市场自我调节功能有效发挥,投资者交易顺畅,市场预期总体趋稳,体现了各部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的效果。
他认为,A股市场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目前,市场已经基本回归常态化运行。
除了A股市场平稳过度外,证监会为防止相关企业和个人流性困难,防止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根据不同地区受疫情影响情况,支持市场机构分类采取股票质押协议展期,对部分融资融券客户不主动强制平仓,适当延长客户补充担保品的时间等措施。
据介绍,当前股票质押业务规模稳中有降,场内股票质押融资余额8800亿元,较峰值时下降45%以上,全市场的融资融券余额大约1.05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2.13%。上述业务风险总体可控。
在优先支持疫情严重地区和抗击疫情相关企业融资方面,证监会简化手续、特事特办,支持疫情严重地区相关企业发行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截至2月14日,已有注册地在湖北的武汉当代明诚、武汉四水、襄阳东津国投通过“绿色通道”发债,拟融资规模28亿元,有10只公司债券及1只资产支持证券产品(ABS)发行,共计112.3亿元,其中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疫情防控相关业务。
已有2家湖北企业获准发债,另有数单抗击疫情专项债正在筹划发行。
对医药卫生类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备案,证监会也开辟了“绿色通道”,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生产抗疫物资的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到2月12日,股权和创投基金的抗疫类在投项目46个,金额170.46亿元。
外汇局:绿色通道办理外汇业务1370笔
外汇局也在建立绿色通道、支持疫情防控方面积极落实。
“外汇局简化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的进口付汇、捐款收汇、资本项目收入支付、跨境融资等业务办理要求。包括湖北在内的全国外汇分支局指导银行特事特办、急事速办。1月27日–2月12日,全国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业务1370笔,其中湖北地区有关物资进口付汇70笔,主要用于境外采购口罩、防护服及其生产原材料等。”宣昌能介绍。
在优化外汇政务服务方面,宣昌能指出,目前,包括个人结售汇、银行卡境外交易、货物和服务贸易、外债登记等各主要外汇业务,均可通过“数字外管”互联网版业务系统办理。
86%的外汇行政许可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提交申请。1月27日–2月12日,系统受理许可申请479项,办结466项。
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支持力度加码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金融系统政策支持成果初步显现,但接下来中小微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艰难困境仍不容忽视。
金融系统还会出台哪些政策支持复工复产?
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领域企业又有哪些针对性措施?
这些问题备受市场关注。
银保监会: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对此,梁涛表示,近期,银保监会将出台一些新举措,不仅针对疫情影响重点行业而且涵盖各行业的各类企业。下一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对受困小微民营企业扶持力度。
首先,围绕增量、扩面、降价、提质的总体要求,确保小微企业的整体信贷增长不受疫情冲击。
其次,力争今年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
第三,聚焦小微企业应对疫情的融资需求变化,合理地优化简化业务流程。
第四,更加精准做好续贷。大家更关心续贷,缓解受困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
第五,要结合疫情需要,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和尽职免责的相关制度,提高基层敢贷、愿贷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分支机构推动银行总行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复工复产的信贷保障和投放。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并且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对于企业在复工复产时可能面临的购买原材料、设备等资金需求合理加大流动资金的贷款支持力度。要引导机构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考虑以适当方式将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复工复产的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或者合理调整考核权重,激发基层网点和一线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首先要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快信贷投放节奏,合理增加政策性金融机构2020年人民币贷款和发债规模,优化区域信贷结构,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加快对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的信贷投放。二是研究运用已收回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制造业等重大领域,加大对新投资项目的开工力度,积极做好在建项目资金供给。
四是着力推动稳定居民消费和加快释放潜在需求。
督促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运输物流等服务业的金融需求,开发专属的信贷产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实物商品的消费,提升服务的可扩展性和便利性,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外汇局:加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设
除银保监会外,外汇局也正在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会经济秩序恢复提供多方面支持。
具体来看,一是开辟外汇业务“绿色通道”,高效、便捷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积压的贸易投资活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所需重点物资进口和产品出口,以及重点防疫物资生产流通企业扩大供应所涉及的各类外汇业务,外汇局将指导银行特事特办、急事速办,简化办理流程,加速办理速度,支持贸易投资活动尽快恢复,加强对湖北,对重点行业和企业支持力度。
二是结合当前疫情和复工复产实际需要,将继续加快深入推进12项便利化措施落地见效,突出做好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相关工作。
三是以技术手段为支撑,便利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投融资和外汇结算业务。
一方面,加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去年3月,外汇局开始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工作,截至今年2月3日,试点范围已扩大至22个省区市,超过170家法人银行自主加入,平台累计完成融资放款159亿美元,服务企业近25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5%。
春节假期以来,平台累计完成融资放款171笔,2亿多美元,服务企业87家。特别是今年1月将湖北纳入平台试点范围,湖北辖内涉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将在出口贸易融资等金融信贷支持方面,享受更多的优惠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继续简化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货物贸易收支手续,进一步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结算,指导银行、支付机构凭交易电子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经常项下电子支付服务,进一步便利中小微企业跨境电商贸易结算,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结算效率。
四是优化外汇业务办理便民措施。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操作流程,方便公众通过网上渠道办理外汇行政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