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券商:LPR改革堪比“不对称降息”,利好股债,银行股承压
发布时间:2019/08/19 商业 浏览:478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再获推进。中国央行周五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分析人士认为,政策效果方面,该机制改革料相当于一次不对称降息,短期需关注MLF利率是否引导下行;有助于增强优质大企业信贷议价能力,但中小企业受益情况可能有限,仍需结构性政策发力。在市场影响方面,预计银行息差将受到压缩,银行股料承压,对利率债短多长空,对高评级信用债是利好。
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刘宁:
MLF利率虽然未调降,但预期明显增强,短期对债市有所带动;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预计新发布的LPR利率小幅下行概率高,此次相当于一次不对称降息,但幅度需要观察
今年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降低实体融资融资成本,后续MLF利率引导下行的概率大,关注8月24日MLF到期时央行操作
华泰固收团队:
LPR形成机制改革为信贷“换新锚”,在信贷需求不畅背景下无疑会增强大企业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实际融资成本”;但中小企业未必能受益,还需要结构性政策等多方发力
实际融资成本除了双方议价能力之外,银行负债成本也是贷款利率居高难下原因
实际融资成本=负债成本+风险溢价+其他成本,负债成本的降低最需要的是调整流动性监管指标,降低存款争夺力度等
有助于实体融资成本降低、宽信用并封杀高等级信用债利率上限;流动性保持松紧适度要求下,央行短期还没有调整OMO利率的迹象;股市方面,银行股存在让利压力可能小幅承压,变相降息对股市整体偏正面
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梁伟超:
短期来看,机制变动 “降成本”的方向或利好债市情绪,但LPR类似于“非对称降息”,银行负债成本并未压降,难以带来银行资产端收益要求的下行,限制债市下行空间
LPR形成机制变革落地后,后续调降政策利率的可能性加大,政策利率的调降或带来收益率曲线短端的下行,从而打开长端下行空间
对银行的影响:息差压缩方向较为确定,或刺激部分机构业务转型意愿
观察历史上银行净息差的变动,与贷款实际利率的变动相关性较强;若实际贷款利率风险溢价压缩40BP-50BP,净息差或被压缩6.4BP-10.1BP,净息差水平基本回到2017年末到2018年一季度2.09%附近的水平
江海证券资管部研究主管吉灵浩:
出于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考虑,银行很难在短期内快速下调实际贷款利率,更有可能通过提高MLF利率基础上的加点幅度,维持现有的贷款利率相对稳定;中长期而言无疑将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和经济的企稳
从市场预期的角度看,此次定价机制调整无疑会强化市场对MLF利率下调,引导LPR利率下行的预期,但公开市场利率短期内是否真的会下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在央行维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导向下,下调公开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放松标志性的信号,一定会慎之又慎
公开市场利率逐渐成为事实上的基准利率,一旦下调就会释放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强烈信号,这显然不利于房地产从严调控的政策大方向,也不利于平抑目前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预期
对利率债短多长空,对高评级信用债是利好;从交易策略的角度看,利率短期下行是较为确定的,但下行趋势能否延续取决于市场宽松预期能否证实,若MLF利率如期下调,那么短端利率下行会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
调整LPR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效果恐有限
单纯的LPR机制改革,在不增加市场竞争和信贷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不改变的情形下,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动力并不强劲;但也不能低估政策指导LPR报价银行报价行为的作用,在市场和政策两方力量博弈下,预计新LPR报价会小幅下行,幅度可控
新LPR更可能促进优质企业定价降低而驱动加杠杆,小微企业则缺少明确的定价下行动力
LPR报价利率信贷应主要为新发生的浮动利率贷款,这一部分规模相较于整体信贷规模并不大,短期内对银行盈利冲击总体可控,年内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从中长期看,银行经营与政策调控将在“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银行业的盈利水平更可能是“稳中有落”
中信建投分析师张玉龙、臧赢舜:
对于银行来说,缩减中间收费、降低贷款利率,将导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滑,且承担一定坏账风险。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相对较高,受到影响更大
对于经济而言,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无疑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增厚利润。同时也促进投资,扩大消费,对于经济作用正向,给予市场向好预期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价格水平出现通缩的情况下,若能通过利率并轨实质性引导风险利率下降,则可以视为逆周期政策对冲,尤其在中美贸易争端紧张以及国内经济承压的背景下
预期能够实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降低实际利率1个百分点的目标
看好利率降低对于市场的正向作用,并且认为成长股(科技股)将相对占优,特别看好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