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办法酝酿出台 大数据服务商等将迎洗牌
发布时间:2019/10/11 头条 浏览:549
《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近日央行向部分银行下发了《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初稿,待征求意见结束后将正式对外发布。
《办法》重点涉及完善征信机制体制建设,将对金融机构与第三方之间征信业务活动等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加大对违规采集、使用个人征信信息的惩处力度。
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表示,从源头出发,出台统一的信息保护办法,将成为金融行业治理整顿的重要一环,影响深远。政策落地后,将首先推动大数据服务商洗牌,扶优限劣,继而全面提升数据获取和使用门槛,驱动消费金融机构等数据使用者优胜劣汰。
业内指出,金融领域个人信息具有特殊性,与其他个人信息相比,其与个人的资产、信用状况等高度相关,一旦泄露对受害者的财产安全可能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等日前撰文指出,中国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自2007年开始,央行陆续通过《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文件,逐步确立了个人信息收集范围、利用原则等要求。2016年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特别提到了金融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问题。不过,中国当前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专门性立法,对违法机构和个人的法律追究机制也尚不健全。
薛洪言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个人金融信息获取及保护层面缺乏明确监管要求,为中下游的不少乱象提供了土壤,其中既涉及数据采集和交易过程中的隐私保护乱象,也包括数据应用阶段的骚扰式营销甚至暴力催收等。此外,数据获取与使用的低门槛,也大幅降低了金融领域无证经营门槛,大量不具备基本从业素质、缺乏风险意识的机构无序竞争,给行业的治理整顿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难度。
今年以来,关于加强个人金融信息立法保护的监管信号密集释放。4月,央行将《办法》的制定列入2019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6月14日,央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要研究推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立法,明确各方的权益义务,使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取得实效。9月25日,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指出,央行将强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严防个人金融信息的泄露、篡改和滥用,平衡好金融服务便捷和安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