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
发布时间:2023/06/24 汽车 浏览:306
6月21日,国新办举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长至2027年年底,减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初步估算,实行延长政策,2024年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透露,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发布新版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推进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标准的制修订,并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引导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升级
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出台。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9月1日起,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7年、2020年、2022年先后三次延续该政策。截至2022年底,上述政策累计免税规模超过2000亿元,预计2023年免税规模将超过1150亿元。此外,国家还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对纯电动汽车不征消费税,相关财税政策有力支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称,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据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标准体系发展和车型变化等情况,优化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技术要求,引导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升级。
许宏才说:“通过动态提高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门槛,并相应改进目录管理措施,更好发挥税收的激励作用,支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目前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000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在网联发展方面,全国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套。
辛国斌介绍,除发布新版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将重点开展支持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网联基础设施、深化测试示范应用等三方面工作,其中包括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等。
此外,辛国斌还就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相关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发布动力电池产品国家标准、推动动力电池全国统一编码、培育遴选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等措施,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综合利用能力、强化技术创新支持三方面不断完善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持续实施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等。
破解新能源汽车“找桩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介绍,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对于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新能源汽车“找桩难”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
欧鸿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趋势,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欧鸿说,针对“找桩难”,指导意见提出建设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重点覆盖居住区、办公区、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加快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电动汽车的农村地区有效覆盖。大力推动公共停车场、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加气站、旅游景区等公共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各类充电基础设施充分接入的信息网平台。
欧鸿介绍,针对“进小区难”,指导意见提出,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针对“公路充电难”,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拓展国家高速公路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