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教育部发布 这一市场打开想象空间!
发布时间:2022/06/22 教育 浏览:347
“当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21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教育部将以进一步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赋能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
面向各省、各专业机构
广泛征集遴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教育平台体系,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大力提升师生的应用能力,使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
吕玉刚介绍,教育部将以进一步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赋能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丰富平台资源,完善资源的建设和迭代更新机制,不断汇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前不久,已经部署建设覆盖各教材版本、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教学资源,这样能够更好地覆盖使用各教材版本的地区和学校。同时面向各省、各专业机构,也在广泛征集遴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不断拓展平台功能,进一步增强资源使用的互动性,逐步实现资源使用的跟踪反馈、过程性数据收集与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等,促进精准分析学情,更好服务师生个性化需要。
三是大力推动平台的广泛应用,强化师生的应用能力培训,大力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健全应用激励机制,推广一批典型经验。积极推动资源的常态化、多方面广泛应用,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网络教研等方面应用,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原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基础上,今年3月份教育部升级改版上线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同时开发上线了手机APP.平台上线以来,有效服务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农村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也有效支撑了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和落实“双减”减负提质等重点工作,日均浏览量已经达到了3400万以上。
争取2022年底前
基本实现校校课后服务信息化全覆盖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地方试点,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平台,并形成数据共享对接机制;结合试点经验,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力争在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校校全覆盖。
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网络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有专家表示,必须加快建设教育专网,使多个运营商网络保证跨地域、持续的双向视频课堂等教育教学应用的网络服务质量。
平台共享资源和数据,也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将面向各类资源和市场主体开放。比如广州市提出,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投资并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天津市提出,积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教育信息化行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总体规模并不大。从教育信息化行业的规模来看,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超过1万家,占比为20%左右。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教育经费总投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4万亿。也有专家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财政经费毕竟有限,鼓励多方参与建设,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分担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让市场主体和学校、家长实现互利共赢。
上一篇: 运道智慧家庭教育贵州系列报道之一
下一篇: 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实现“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