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深圳“唤醒”政府涉企信用数据近7亿条 地方征信改变小微金融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2/05/26 头条 浏览:126
“我们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向微众银行申请了科创贷,没想到很快就获批了600万元贷款。整个过程完全通过手机操作,不用提供任何纸质材料,也不需要抵押。”深圳亿思腾达董秘、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昱华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后来张昱华才知道,之所以如此高效便捷,是因为微众银行使用了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提供的数据。借助地方征信平台,深圳激活了“沉睡”在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海量数据,实现涉企信用数据依法归集共享,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自2022年1月10日正式运行以来,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已完成3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6.94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实现深圳380多万活跃商事主体全覆盖,与全市48家商业银行完成技术和业务对接,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近2万家,促成企业获得融资53.78亿元。
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都是缺乏甚至没有信贷类征信信息的“征信准白户”或者是“征信白户”。“金融机构由于难以掌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真实状况,无法对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分析,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支持就无从谈起。”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替代数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征信难题。”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微企业注册、经营、融资、信息等数据都在地方,地方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掌握的涉企信用数据是重要的“替代数据”,可以有效填补信贷类征信信息空白。
基于这样的思路,在人民银行大力支持下,2021年6月16日,深圳组建了由深圳市国资委100%控股、市场化运作的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承建和运维主体。
2022年1月10日,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对外正式运行。
“仅用了4个月,我们已完成平台的一期建设,完成3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6.94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实现深圳380多万活跃商事主体全覆盖。”深圳征信常务副总经理刘振表示。
这种“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使得地方征信平台建设事半功倍。
“地方征信平台统一对接各数据源单位,可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有政府公信力作基础,中小微企业也有意愿授权征信公司收集、整理、加工并向银行提供由各政务部门留存的信用信息。而银行通过地方征信平台获取更多维度数据,用于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可以提高其贷款审批效率和贷款管理质量,更加愿贷、会贷。”业内专家表示。
据深圳市场监督局介绍,目前,平台已完成与深圳市48家合作银行的业务对接,累计推出8款征信产品,还有10款产品正在研发。截至2022年4月底,合作银行累积调用平台产品超2万次,共涉及企业近2万家,企业通过平台获得融资金额53.78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把地方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和地方金融组织掌握的涉企信用数据进行了归集及标准化,填补了市场空白,这对其他区域进行类似的数据平台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此外,其市场导向的开发、发展思路也激发了银行的参与积极性,使得数据开发的效率、实用性大大提高,让这种模式具备了长期可持续发展潜力,对其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地都在探索类似“政府+市场”征信服务。
刘振表示,未来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将探索开展跨区域数据的共享联动,积极配合建设珠三角征信链,探索接入长三角、京津冀征信链,实现区域内、跨区域以及全国征信信息的互联互通。
上一篇: 规范健康发展 平台经济迎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