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弄虚作假
发布时间:2022/04/23 头条 浏览:151
近段时间,各地在推进复垦复耕过程中出现一些乱象,如“水泥地上种红薯”“劈开山头造梯田”“鱼塘被填造地”等,受到舆论关注。推进土地复垦复耕的目的在于,通过整治措施,使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遏制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之所以出现上述乱象,与某些地方政府长期政绩观扭曲,企图通过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执法部门督查脱不开干系。背后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并未真正意识到守住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继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地缘冲突导致的粮食紧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一些国家的基本民生。因此,只有稳住国内粮食生产供给基本盘,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我国耕地资源稀缺,人多地少,供给不足。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是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虽然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保护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强化,但保护耕地仍面临挑战。耕地面积减少有多种原因: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导致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强劲;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人口数量减少,造成部分耕地出现撂荒抛荒现象;此外,由于种粮收入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时有发生。
18亿亩耕地红线是确保14亿人口饭碗的最基本保障,必须把加强耕地保护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决不能弄虚作假。
首先,要认真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按用途使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继续实施“占优补优、占多少补多少”的耕地补偿制度。其次,切实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依法加大对乱占滥用耕地行为的处置打击力度。再次,加强法律层面顶层设计,将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红线纳入相关法律。最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提高种粮效益。只有提高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种粮效益,才能真正稳定粮食生产。
下一篇: 海南自由贸易港-东盟智库联盟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