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小米选择现在入局汽车领域,是好还是坏?
发布时间:2021/04/05 商业 浏览:305
否认了五年,小米雷军真要造车了。3月30日晚,雷军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称,“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全力以赴去做小米汽车!”但,小米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局汽车领域,是好还是坏?一纸公告将“假新闻”变成真市场上,有关小米造车的传言一传再传,而小米的回应也是一否再否。
2015年,雷军公开表示:三五年内不考虑造车。2020年6月,小米商城发布了一条新品预告微博,称明天将有新品,并附上一张带有汽车轮廓以及“造车?我们是认真的!”字样的海报。结果,造的是遥控车。对于此事,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还在微博上回应,“关于‘造车’话题,明确回应:没有的事。是小米商城新媒体同学抖错机灵了,已经罚抄内部流程规范去了。”
2020年12月,市场上再次传出小米造车的传言,称小米即将发布与比亚迪一起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还称该车售价仅84999元,硬顶敞篷造型,搭载三相感应电动机,最高车速210km/h,后轮驱动,功率310千瓦,采用液冷技术。而当大家以为可以用不到十万就能买到小米和比亚迪所说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时,徐洁云再次发微博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不难发现,每每传出小米造车的传言,小米公关的回应都是斩钉截铁、当即否定的,但到了今年,小米却出现了模棱两可、一反常态的回应。今年1月,小米董事会要求调研造车的决定递到雷军眼前。雷军说,“不管我有多么不愿意,1月15日,我们开始认真调研。”今年2月,有部分媒体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造车项目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该消息一出,小米迅速做出回应,称“等等看看,暂时没有”。没过几天,小米便发布公告称,“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可见这时候的小米,已经有入局电动汽车领域的想法了,只是还没立项而已。没想到,说未立项这事还没过40天,小米的一纸公告就把“假新闻”变成真的了。3月30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6.67亿元)。
小米这时候造车,合不合适?
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6.67亿元),小米这时候开展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入局汽车领域,到底合不合适?
A.
小米现状
从小米2020年度财报来看,小米在2020年的表现很亮眼,所有主要业务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整体收入和利润也在稳步提升。数据显示,小米集团在2020年总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利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12.8%,已拥有超过1000亿元的总现金储备。而在小米最核心的智能手机业务中,小米手机业务总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24.6%,全年智能手机销量达1.46亿台,同比增长17.5%。
雷军也在几天前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小米拥有1080亿的庞大现金储备,足以支撑100亿人民币的首期投资,以及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造车。雷军同时还称,小米还拥有1万多人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全球完善的智能生态。
而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小米这个时间入局是选得比较恰当的。现在小米的手机业务已经走向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增长率已经有所放缓,说不定过两年还会下滑,所以小米必须要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如果没有新的业务来支撑的话,小米的股价和市值是有可能下滑的。”
B.
新能源板块的发展态势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105.29%,是A股晴雨表沪深300涨幅的3.87倍。若分个股来看,首家在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蔚来2020年股价翻了11倍,港股市值第一的车企比亚迪2020年股价翻了3倍,而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明星企业”宁德时代2020年股价翻了2倍。
而此前乘联会和中汽协均发布相关报告,并表示看好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其中,中汽协预计新能源汽车将继续迎来高增长,2021年全年销量将达到180万辆,乘联会则预测2021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150万辆,同时市场化的增量将成为主力。而据市调机构Canalys相关报告,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EV)销量同比猛增39%至310万辆,其中中国和欧洲两大市场都售出了约130万辆电动汽车,是美国市场电动汽车销量的四倍;同时预测,预计到2028年,全球汽车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全球乘用车销量的近一半。
此外,据日前于第七届金融分析大会发布的《2021全球金融走势预测白皮书》预测,20201年比较看好的投资品种主要是白银、农产品和新能源板块。为此,金融分析大会由金砖汇通主办,大会组委会首席研究员赵相宾分析到,看好新能源的理由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纲要所强调的“碳达峰”、“碳中和”等要求,使新能源领域成为炙手可热且有未来的行业,围绕新能源的板块将有超级大的市场蛋糕。其次,这类题材虽然去年也被炒得火热,但是基于长期趋势、市场需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能源板块回落不会太多,且很容易上升走高。
“现在新能源板块是个风口。站在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最近一年新能源板块非常火热,只要是沾上新能源这个题材,它的股价大概率是会上涨。
确实,小米官宣要造车当日,尾盘小米集团股价出现明显拉升,截至收盘微涨2.20%。次日,小米集团股价直接跳空高开2.53%,随后直线拉涨,盘中涨幅扩大至近6%,虽后来其股价一路走低,最终报收25.750港元,涨幅仅为0.59%。但小米,也算是尝过一个造车消息,就让公司市值增长200+亿港元的甜头。
在此之前的3月26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正在和长城汽车密切接触,双方计划在下周签署合作造车计划,小米集团股票当日大涨6.28%。而在2月19日下午港股收市前,有媒体报道称小米确定造车,并为战略级决策,或将由雷军亲自带队,由此小米集团股价直线拉升,一度涨超12%,虽有回落,但截至收盘涨幅也达6.42%,市值约涨500亿港元至7723亿港元。
除了小米,今年1月,百度宣布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在此后的一个月里百度市值增加了超过400亿美元。而在此前的3月25日,恒大汽车召开恒驰智能网联发布会,宣布联合腾讯和百度历时1年11月共同打造的H-SMART OS系统,次日恒大汽车涨超11%,市值达5808亿港元,成为港股中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车企。
C.
发展路径
关于跨界造车,小米不是第一个;关于科技公司跨界造车,小米也不是第一个。
“雷军现在入局电动汽车行业的时间是比较好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一是因为已经有很多人探出了一些路线,然后规模又没有有效做大,这时候的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线路相对比较清晰的时候。二是之后蓄势待发的第二轮增长期,对小米来说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而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也认为,此前苹果、百度等科技公司已经相继宣布造车了,小米有这些先例,尤其是同为手机制造商的苹果,从商业逻辑上看,小米选择这时候宣布造车也是非常可行的。
综上,小米选择在这时候宣布造车,时机是合适的。而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还向记者提到,“小米宣布造车的时机还不能晚了。如果晚了,他宣布时的效果就没有现在好,有可能股价得不到提升反而会下降,所以现在小米选择的这个时机非常好。”
小米造车,会不会成功?
在问及“小米造车能否成功”这一问题上,记者收集到的答案并不完全统一。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雷军创业、小米造车肯定会成功,我觉得这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事情。”
平安证券研报也指出,过去雷军率领的小米在手机和智能家居行业已获得成功的经验,有望复制到造车之中,并预计小米汽车将主要针对20万元以下的价格带区间,推出极具性价比的车型。
而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则认为,小米造车,机会和风险应该是50:50。于机会,小米造车有它自己的优势,如今小米已经是个知名品牌,拥有很多米粉和用户,有利于做好汽车营销。再者,小米软件和硬件的生态系统已经比较完备,它可以很方便地拓展到汽车领域,好比小米的APP、电视、音箱、电饭煲等智能硬件,更能做好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的跨界、打通、互联。于风险,汽车比手机要复杂得多,有一万多个零件,供应链和产业的门槛比较高,投资也比较大,但造车对于小米来说就是一个新事物,小米没有经验。加之现在智能汽车行业竞争很激烈,特斯拉、蔚来、威马,甚至是一些传统车企,如上汽、吉利等也都纷纷入局,小米造车很可能会在哪个地方环节没有考虑周全,从而面临失败的可能,所以风险也是有的。
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小米是有可能会因不熟悉汽车这个行业而产生一定量的不确定性。那小米,若是和一些成熟的传统车企一起合作造车,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发展途径?
“对于小米来说,寻找一个传统车企来合作的话,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目前像苹果市值这么高的企业想要造车都要找现代合作,百度也要找吉利合作,倘若小米造车像蔚来、小鹏一样,所有的事情都从头到尾自己去做的话,可能要花上三、四年才能造出车来。但现在新能源板块的窗口期其实已经不是很长了,如果小米不能在一两年内造出车并开始上市销售的话,那它很有可能会错失商机,因为那时候的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红海市场,小米造出来的车也很难卖出去。”
上一篇: 广州南沙:供电首次迈入“1小时”加速打造世界一流电网
下一篇: 约2万平米体量的深圳文和友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