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证券
-
发改委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发改委官网消息,同意寿光市惠农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6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寿光市西部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12302
银行
-
兴业银行落地挂钩LPR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
近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挂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浮息债配套人民币代客利率互换业务顺利落地。本笔债券发行人为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采取双品种双向回拨机制,其中品...
李嘉诚的商业买卖举动,被冠以“撤资”不太公平
发布时间:2020/09/03 商业 浏览:467
来源指定:每日财报
最近,长江集团海外资产有些新动向:其旗下长江基建早前出售位于葡萄牙的风电发展商Iberwind,套利约港币十一亿元。该项目是葡萄牙第三大风力能源发展业务,占该国15%的市场份额。
对于葡萄牙而言,李嘉诚除了拥有一些零售业务外,Iberwind可谓是李氏在该国最大规模的资产。换句话说就是,长江基建出售Iberwind可以说是长江集团几近退出葡萄牙市场。如此举动,不免让人想起国内常常有人冠于李嘉诚的“撤资”言论。
而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长江集团的商业操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做公正评判,轻易就扣上“撤资”帽子的言论,是有失偏颇的。
这些年来,长江集团只要稍有项目变动,就立马被说成“撤资”、“跑了”云云。这几乎成了舆论的惯例,进而形成一种刻板印象,最终忽视了商业的本质和逻辑。
其一,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交易也就决定了有买就一定有卖。市场没有永远的买家,低买高卖,高位套现,能赚到钱就是成功的。长江实业是地产商,其经营的主要商品便是地产项目,若他们不出售地产物业,盈利也就无从说起。若经营本业也称之为“撤资”,那这个帽子则扣得比较夸张。
其二,长江实业买卖地产项目并非今日才有,其商业操作手法上一贯如此。事实上,从80年代开始,李嘉诚就一直重复着高位套现的游戏。也正因为此,长江实业才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强大起来。
其三,长江实业在内地业务规模庞大,“撤资”言论恐怕是站不住脚的。其实,相比于长江实业在内地的业务而言,地产项目只是小部分。翻查长江实业的官网就能发现,长江实业在内地有9,800万平方呎的土地储备及收租物业。
而根据李嘉诚另一家旗舰长江和记的中期业绩报告,也反映出其在内地的业务规模。长江和记在内地经营的业务包括港口、零售、基建及能源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约港币195亿元。除旗下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在内地的收费公路及电厂投资外,赫斯基能源在南中国海也有气田项目,而和记港口在上海、深圳盐田、厦门及宁波亦经营集装箱码头业务。此外,零售方面的营运网络广阔,截至今年6月,屈臣氏在内地的店铺数目近4,000间,遍布超过470个城市。
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拥有着庞大的资源以及全球最大的市场,作为最精明的商人,李嘉诚无论如何也不会傻到放弃内地市场。与之相反,包括李嘉诚以及众多的外资,无一不是睁大了双眼在寻找内陆肥沃的市场土壤。今天高位套现获利,明天可能就以另一种方式进击内地市场。基于市场规律而言,李嘉诚也必然会是这样的举动。
所以,长江集团在内地的业务规模如此之庞大,硬说李嘉诚撤资之论,自然是站不住脚的。